泰国政府近期加强了对《外商经营法》的执法力度,重点打击六类高风险行业中泰国公民名义持股的代持行为。与此同时,《反洗钱法》修正案也进入最后审议阶段,拟将代持股份相关违法行为纳入监管范围。
近期对建筑公司的调查揭露了潜在的泰国公民名义持股操作,由此引发了全国范围内排查行动,以确保企业严格遵守《外商经营法》。泰国商务部宣布将重点针对六大高风险行业的外资企业代持股行为进行专项检查,具体包括:
- 旅游相关行业;
- 房地产与土地交易;
- 电子商务、物流和仓储;
- 酒店和度假村;
- 农业相关行业;
- 以及一般建筑行业。
根据这项部署,泰国商务部预计将对近5万家商业实体展开排查,重点关注泰国公民股东持有多数股份、外资持股比例不超过49%的企业。商务部计划在三个月内完成全部排查工作。
与此同时,为了加强执法并遏制违法行为,泰国反洗钱办公室正在拟定《反洗钱法》修正草案。此次修订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将通过代持方式规避《外商经营法》限制的行为明确列为《反洗钱法》的基础犯罪行为。根据修订草案,反洗钱办公室将有权调查代持行为,并可依据《反洗钱法》采取查封资产、冻结账户等措施,甚至可将涉案资产收归国有。值得注意的是,与代持相关的系列操作均可能被认定为洗钱犯罪,违法者将面临更为严厉的刑事处罚。草案还规定,所有与金融机构存在业务往来的实体必须向反洗钱办公室报备实际控制人信息。
目前,反洗钱办公室已完成修订草案的公众意见征集工作,正处于意见梳理阶段。按照常规程序,草案最终定稿并提交内阁审议尚需1-2个月时间。但鉴于当前对此事的高度关注,相关立法程序可能会被加快推进。
放宽限制性法规也在议程之中
在强化执法监管的同时,泰国政府也释放出放宽某些限制性法规的信号,以提升泰国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泰国内阁近期已指示商务部起草修正案,以重点废除制约经济发展的限制性条款。此项举措获得了财政部、劳工部以及投资委员会等多个部门的支持。尽管具体的修法建议尚未出台,但可能的修订内容包括:允许外资经营的业务类型,以及要求泰国公民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调整等规定。
在当前执法趋严的大环境下(包括对代持股涉案人员的刑事追责),严格遵守外资监管规定仍是企业首要义务。但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外商经营法》若实现宽松化修订,可能为投资者带来引进现代技术和更多资金的机遇,从而为泰国经济发展带来实质性帮助。
原标题:【法律动态】泰国政府加强《外商经营法》合规监管
(来源:奋迅·贝克麦坚时,作者:Waratchaya Tungsuwan、Praween Chantanakomes)